我又來了,今天是來囉哩八嗦的。

 

   謝謝大家對一些泰語句型分析的分享,課堂上也很多學生給我正面的回應,讓我有動力可以繼續下去。泰語在台灣資源不多,文章句型都是我自己的理解,沒有抄襲任何人,若有雷同,當然純屬巧合(因為句子就是這樣用啊!到哪都一樣吧~),不同的是,說明它的方法、技巧,還有,例句都是我自創的,不是抄來的。(若有錯,也歡迎更正噢!)

 

   但現在有一點想提醒各位:千萬不要因為這樣就拘泥於文法之中。很多很多是習慣,大家習慣它,多造句多用它,就會記在你的腦子裡。語言,是活的,不是死的。不是你想表達某一句話,就只能有這種表達方式,而不能用那種表達方式;或者只能用某一個詞,而不能用另一個詞。句子是變化多端的,而且,能傳達正確訊息最重要。中文也有很多同義詞、近義詞,用這個字、用那個詞,意思差別其實不會太大,不是嗎?泰文當然也是。很多近義字、同義字,拿去問泰國人,他也會回你:「เหมือนกัน(一樣啦)」或「คล้ายๆ ไม่เป็นไร(很像,沒關係)」我認為就是因為有同義字、近義字,才讓這個語言漂亮、有變化、多采多姿。多詞表達同義,才不會 น่าเบื่อ (無聊)。所以,雖然有必要的要區分出來,但有些,我個人覺得真的不必太追究。

 

   語言為什麼這麼多字詞?其實也有一部份的原因是,古時候交通不便,人們去不了很遠的地方。因此即使是像台北-桃園的距離,語言、慣用詞,可能就不一樣了,但代表同一個意思。原因是人們往來困難,交流的機會低,因此各造各的詞。等到時代進步了,交通發達了,當遙遠不再遙遠,交流頻繁了,那麼這些各自發展出來的詞語,就成了「同義詞」、或「近義詞」。打個比方:也許古時候,台北人習慣說「漂亮」,但桃園人習慣說「美麗」,但意思沒什麼差別吧?!有什麼句子,是一定要用「美麗」,而不能用「漂亮」嗎?我也想不出來。

 

   因此,還是請大家輕輕鬆鬆、快快樂樂學泰文就好了,不要想太多。因為這是冷門語言,所以大多數的同學是為了興趣而學,不為了誰,也不是為了五斗米。今天上閱讀課,一個年近五十的賣菜的媽媽,我注意到她每次考聽寫都幾乎是一百分,下筆寫答案很快,唸小學課本唸得也蠻順了。今天終於忍不住,說她要不要跟大家分享一下她怎麼唸的?因為她的工作忙碌,其實也沒比別人輕鬆,為什麼她就記得起來,而且還是年近五十的婦女了?

 

   她說,她就是沒事就翻翻看看而已,看到什麼記什麼,記不住的,忘了就算了,很隨性,如此罷了。

 

   坐她旁邊的媽媽,當初上字母第一期時,說她覺得好難,字母二就想打退堂鼓了。但在同班同學的鼓勵之下,她繼續學完了。她應該沒想到有一天她也會坐在閱讀課的教室裡,跟一堆蚯蚓打仗吧?但她贏了呀~!她也讀得不錯了呀~拼讀有基本速度了,不用慢慢想了,連聲調判斷都是對的了,聽寫成果也很好。

 

   還有同學,把唸泰文當舒壓。每當工作壓力大的時候,就拿泰文課本出來看,真的很怪。但現在她們的泰文,我覺得很強,非常強!連發音腔調都很像泰國人了。造句作業出五題,居然把五題的答案連成了一個故事,哇咧!我改到作業都覺得好爆笑,但也很開心她們這麼厲害。(那下次我腰痠背痛,我可以把泰文課本壓在我的腰部,也來舒壓一下嗎?)

 

   因此,輕鬆學、快樂地學吧!放鬆心情,吸收效果卻是最好。今日,有感而發。

arrow
arrow

    Erik เจตรินทร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